農改場辦國際研討會 學者專家提出里山倡議、根經濟等建言
記者劉怡伶/報導
花蓮區農改場、花蓮縣政府及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昨天舉辦「原鄉特色作物與傳統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圖,記者劉怡伶/攝),會中除有國內學者和實際工作者外,特別邀請薩摩亞和日本等學者前來演講,不僅互動熱烈,也為台灣原住民農產業發展,開啟一道嶄新大門。
黃鵬強調,部落農業農業產值,在整體農業所佔比例非常低,但部落尊重土地環境的生態農耕,與里山倡議理念不謀而合,臺灣各部落也發展具有特色的文化價值。
另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許傳盛也提到,原住民傳統農耕文化智慧,深具因應氣候變遷的潛力;另原住民族委員會噶瑪蘭族專任委員陳忠祥委員,則以花蓮縣豐濱鄉新社部落農業發展為例,和與會來賓分享新社部落噶瑪蘭族推動生態農業與食農教育等寶貴經驗。
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發展中心總經理林志善則以「根經濟」,說明全球化日益發展快速的現代,更必須以在地的根,發展成產業特色,才能創造更好的經濟發展;現場還有賽德克族專任委員督溪.嗨岱、東華大學校長趙涵捷,農糧署東區分署陳啟榮分署長等人與會。
研討會三場專題演講,針對原住民農產業發展,進行不同面向研討,有「政府相關部會輔導與推動原鄉農產業建立」,由花蓮農改場課長葉育哲分享,公部門對原住民產業發展的推動成果。
另有「原鄉特色作物科技研發與後續帶動產業加值」,邀南太平洋大學Falaniko Amosa講師分享,薩摩亞原住民族特色作物的生產科技研究,同時嘉義大學洪進雄教授,與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游之穎,也針對原住民特色作物的潛力價值進行說明。
在「原住民農業在地知識分享和產業面的創新發展」,則邀請NPO種子到餐桌協會理事長Ino Mayu分享,推動越南北部山區原住民族「Muong」永續農業發展經驗;另洄瀾文化推動小組籌備處理事長吳雪月、a-zone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副總經理傅廷暐、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孫正華也分別分享特色作物與傳統文化保存、休閒農遊及特色農業文創產業發展的實務經驗。
會中實務經驗分享,則有花蓮縣光復鄉邦查農場蘇秀蓮,分享農場設置特色作物保種基地,與帶動部落婦女復耕有機;瑪布隆農場柯春伎則分享,原住民特色野菜,在台北市集銷售經驗;新社部落宮莉筠分享,部落生態農法復耕,與推動新社國小食農教育經驗。
嘉義大學教授洪進雄則認為,要發展原住民特色展業,首先要篩選對的作物,評估加工、加值等各種發展可能性,目前不管政府輔導、或個人努力、及產銷班,都有亮點成果,值得各界認識了解。
|